-
不得不防的飛機病
人在乘飛機時,會由於環境突然變化,產生身體不適。因此,瞭解一些乘飛機時的自我保健知識,對於保障人們在乘飛機旅行時的健康、愉快是至關重要的。低氣壓綜合征。客機飛行的一般高度,距海平面大約9000 米~10000 米。在這個高度上,即使機艙內
2017-03-12 14 -
小柴胡湯又名三禁湯
《傷寒論》第264條:“太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第265條:“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少陽病既非表證,也非裡證。用此,單純
2017-03-12 11 -
療效在藥 更關乎量
中藥對於疾病的治療效果怎樣,除取決於診斷是否正確、選方是否對證、用藥是否合理外,與劑量不無關係。故一代宗師岳美中曾感慨道:“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一般而言,凡急重病症或體質壯實者,藥味較少而用量要足;慢病輕症或年老體弱者,藥味稍多而用量宜
-
論五臟苦欲補瀉
《內經》五臟苦欲補瀉理論是根據五臟的功能特性來指導處方用藥的理論。《素問·藏氣法時論》雲“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又說:“肝欲散,
2017-03-12 19 -
小兒腹瀉護為先
夏季小兒腹瀉是常有的事,但孩子發生腹瀉,父母不要隨便用止瀉藥與消炎藥,一定要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最好同時帶上一份新鮮的大便(排便1個小時內),根據孩子患病特點,結合大便化驗,幫助做出診斷,看看是感染性腹瀉還是非感染性腹瀉,然後再對症治療。孩
-
濁氣在上不可漫升
有客過餘而問之曰:一大病久虛人,容顏黃瘁,飲食減餐,兩足浮腫,已半歲,氣虛下陷無疑矣。連進補中益氣湯,反致脅滿胸膨,嘔噦不能食,則奈何?餘曰:據子所言,是誠氣虛下陷之病矣,補中益氣湯,亦誠對病之藥矣。服之而病反劇者,徒遵章句中,所謂不足者
-
小麥巧用是良藥
眼下正是麥收時節。中醫認為,小麥性味甘微寒,入心脾腎三經,有養心安神,調補腸胃,除熱止渴之功。小麥淘洗時輕浮癟瘦者稱浮小麥,有止汗斂液、除虛熱、安神定志之功。麥麩也是除煩止渴、利水之良藥。以下是幾則臨床常用驗方。治口腔潰瘍:小麥粉燒灰與冰
-
小柴胡湯中柴胡的用量
早年實習時,曾跟一位治療肝病的老師抄方。老師幾乎每方都用柴胡,且柴胡恒用30克。問及為何如此頻用、重用,老師的回答是:這是我的臨床體驗。慢性肝病必用柴胡,且需重用。不單重用,且需久用。療效很好。一位“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經西醫救治,病情平
-
大黃敷臍治便秘
便秘多因大腸積熱,或氣滯,或寒凝,或陰陽氣血虧虛,導致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所致。治療該病多用大黃粉30克,蜂蜜或75%乙醇調勻外敷臍部及其周圍皮膚,用膠布固定,持續敷10~12小時,每日換藥1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治療簡單、安全,無不良反應
2017-03-12 10 -
治喉痹咽痛用射干
射干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莖。性味苦寒,歸肺經。功能清熱解毒、祛痰利咽、消瘀散結,可用於熱毒或肺熱而兼見痰濁阻滯所致之咽喉腫痛。射干治療咽喉腫痛的記載,《神農本草經》曰:“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本草
2017-03-12 22 -
脾胃不適,試試熱奄包
中藥熱奄包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即用大青鹽加上根據病人情況配製的中藥加工成顆粒製作而成。大青鹽起通絡、引經的作用,中藥選用活血化瘀、行氣的。“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熱奄包就是將中藥藥力通過皮膚滲透到疾病部位,從而達到通經活絡,緩解胃部疼痛的
-
傳接好“鐵杆中醫棒”
純中醫才能稱得上“鐵杆中醫”。一名中醫藥大學生要成為一位能辨證論治的中醫師,至少需要10年臨床實踐,這是筆者的經驗。如果遇到好的導師,或中醫氛圍濃厚的單位,就有可能是下一個名中醫。相反,這個人就可能是又一個“棄中從西”或退出中醫事業的人。
-
經方解表識未了(上)
在校讀過《傷寒論》,病在表,治用發汗解表,這是簡單之理,自認為早已明白。但隨著臨床見證增多,反復讀經典,反復臨床,漸感到對表證的認識遠未到位,對表證的治療遠未理解。記得學生時期,初次跟隨宋孝志老師實習,用小青龍湯治療喘咳不得臥,顯效,非常
2017-03-12 18 -
溫陽降濁湯
組成:茯苓15克,白術12克,制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參6克,黃連5克,蘇葉12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生薑12克。功能:溫腎健脾, 降濁和中,宣通水道。主治:腎脾陽虛,水氣氾濫,濁邪內盛上逆所致之關格證(包括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
2017-03-12 10 -
遺尿證治一得
遺尿一證,自出膀胱之疾。《素問·靈蘭秘典論》雲:“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之氣壯,能收攝津液,藏而無遺尿之患;若膀胱之氣衰,則不能收攝津液而患遺尿。膀胱屬腑,與腎臟相合為表裡,遺尿一證,多由膀胱氣虛失於收攝而失於約
-
清暑利濕六一散
進入炎夏,人們常會感到身熱口渴,心煩,小便不暢,有時還會嘔吐、泄瀉等中暑症狀。中醫學認為,暑即是熱,但暑熱多兼有濕,故統稱為“暑濕”。老百姓常說的“中暑”,其實從中醫的角度看,也有“中濕”的成分。金代名醫劉河間創制的六一散,正是清暑利濕的
2017-03-12 43 -
中藥浴足 輕鬆降壓
浴足法屬於中醫外治、護理方法之一,在臨床中應用中藥浴足方法治療、護理高血壓患者常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1、用茺蔚子、桑樹枝、桑樹葉各l0~15克。煎湯約1500毫升,待稍涼後即倒入盆內,泡腳30分鐘左右,洗後上床休息。一般泡腳後30分鐘可
-
刺梨驗方
刺梨維生素C含量極高,被譽為水果中的維生素C之王,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刺梨味甘、酸,性涼,歸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胃消食、清熱解暑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舉數款驗方如下。暑熱傷津、心煩口渴、小便短赤:刺梨100克榨汁隨時飲用
-
經方解表識未了(下)
通過臨床不斷探索和反復閱讀有關條文,越來越感到認識表證的重要性,認清表證事關治療的成敗,本案治驗的關鍵:一是本案有表證,是表裡同病;二是解表取微汗。認清本案有表證甚為重要,患者發熱汗出2月不退,眼幹、口幹、汗出身熱、惡寒、全身皮膚刺痛按之
-
中醫診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上)
中醫學是整體醫學而不是局部醫學,是動態醫學而不是靜態醫學,是功能態醫學而不是形態(解剖)醫學,因而有著自身獨特的診治及預防疾病的原理。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原理診斷就是診察瞭解、分析判斷的過程。醫學診斷是醫生的認知活動過程。不同的醫學診斷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