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治法當然又知其所以然
醫以寒治熱、以熱治寒、以消導治積、以快藥泄滿、以補治虛羸、以澀固脫、以利下攻秘、以潤治渴、以辛溫散表、以香燥理氣、以寒涼止血、以通止痛、以養血治不得眠、以補兼滑治脈遲澀、以清且斂治脈洪大、以下氣清火治上逆、以利水通淋治水氾濫、以涼表治發熱
-
內外合治膿皰瘡
膿皰瘡是一種常見化膿性皮膚病,中醫稱為“黃水瘡”。其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中醫認為本病多由濕熱之邪,侵入肺衛,郁於皮膚,肺中有熱,脾胃有濕所致。本病好發于夏秋季節,多見於兒童,也見於成人。常發於顏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皮損初
-
多吃富含抗氧化劑食品或有助防治胰腺癌
科學界一直在探尋日常飲食與癌症的關聯。一項最新研究就顯示,常吃富含天然抗氧化劑硒和維生素C、E的食物,或許有助於降低人們患胰腺癌的風險。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腸道》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對2萬多人進行了跟蹤研究,期間這些
-
補虛當明五臟六腑體用不同
今人概言補虛,不知五臟六腑各有補法。即一髒一腑之中,又有體用相反之殊。髒屬陰,其數五者,陰反用奇也。腑屬陽,其數六者,陽反用偶也。亦如乾有四德、坤有五行,陽用偶而陰用奇,互也。故五臟六腑體陰者,用必陽;體陽者,用必陰。心為手少陰,心之體主
2017-03-11 13 -
神經性皮炎分兩型論治
神經性皮炎,中醫稱為“牛皮癬”、“攝領瘡”,與精神因素有關。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障礙、生活環境變化、衣領摩擦以及局部刺激,均可誘發本病。中醫認為本病多由風、濕、熱三邪蘊阻肌膚或血虛風燥,皮膚失養所致。本病多發於頸部、上眼瞼、肘窩、膕窩、會
-
勿欺心勿妄想守廉恥
釋文:明代旁通醫學的農學家王象晉在《清寤齋心賞編》中,提出了心理養生九字經、六子訣。養心九字經是:“勿欺心,勿妄想,守廉恥。”就是讓人們不要有欺詐之心,不要有非分之想,要固守廉潔和羞恥之心,就會內心平靜。與人交往六字訣“日忍,日方便,日依
-
糖尿病患者別盲目控制飲水
糖尿病患者盲目控制飲水量,不僅不會減輕糖尿病的症狀,甚至會加重病情。專家說,不少糖尿病患者為了控制多飲多尿症狀,即使口渴也不願喝水或儘量少喝水。這樣雖然表面上看多飲多尿症狀減輕了,但卻在客觀上導致了血糖值升高,在事實上加重了糖尿病病情。根
-
按摩鼻部寧心調息
鼻為肺外竅,氣體進出人體的重要門戶。中醫學認為,很多邪氣都是通過口鼻進入人體而致病,鼻子作為第一道防線,也常受寒涼、燥熱之氣等影響發生分泌物增多、炎症、嗅覺功能下降等。在日常生活中保護鼻子,可常按摩。揉按山根鼻根又稱為山根。可用拇指與食指
2017-03-11 33 -
平補平瀉刮頸肩
患者躺在床上,取仰臥位,刮者站或坐其一側,或站或坐于患者頭前,先暴露頸肩部待刮拭皮膚,塗沫刮痧潤膚油或潤膚乳。大椎風池重點刮刮頸部正中線5~8次。刮者以刮痧板薄邊為著力點刮拭,用平補平瀉法或補法刮拭頸部正中線(督脈頸部循行部分),從啞門穴
-
保產無憂散並非胎產通用之方
保產無憂散,安胎、催生,善治一切胎產症,有“十三太保”方之稱。其組成與劑量:當歸4.5克,白芍4.5克,厚樸2.1克,川貝母3克,黃芪2.4克,荊芥穗2.4克,菟絲子4.2克,枳殼1.8克,川芎3.9克,羌活1.5克,甘草1.5克,生薑3
2017-03-11 20 -
藿香正氣水治中暑釋疑
說起藿香正氣水,在夏季很多市民家中或者旅行攜帶的常備藥箱裡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中成藥了。這藥什麼作用?估計十有八九你會回答防治中暑!甚至在很多夏季的科普文章中也直接把藿香正氣水列為防治中暑的藥物裡。但是近日,有專家指出,藿香正氣水並不能治療
-
內服外熨治胃腸型感冒
夏末秋初,人常貪涼露宿,或空調溫度過低,外感寒邪,可見惡寒發熱,頭痛;或內傷生冷,或睡覺時腹部不蓋衣被,腹部感寒可見胸脘痞悶,食欲不振,噁心嘔吐,或腹痛隱隱,或泄瀉,或下利完穀不化,這就是典型的胃腸型感冒。筆者臨床常用以下方法治療,取消效
-
小柴胡東加減治療神志病
《傷寒論》第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四兩,龍骨、黃芩、生薑(切)、鉛丹、人參、桂枝(去皮)、茯苓各一兩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黃二兩,牡
2017-03-11 42 -
夏季也需防中風
中風為中醫四大難證之首,多見中老年人,四季均可發病,臨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或不昏倒而僅以口眼歪斜為主症,又稱腦卒中,相當於西醫的急性腦血管疾病。中風發病時間有規律性,一年之中發病高峰期為冬季;然而臨床所見
-
《內經》對發病的認識
發病是指疾病的發生過程,即機體處於病邪的損害和正氣抗損害之間的矛盾鬥爭過程,標誌著人體已由健康狀態轉化為病理狀態。《內經》的發病觀主要有邪氣發病說、正氣為本說、兩虛相得說和因加而發說等。以下分別論述之。邪氣發病說《內經》認為,邪氣侵入人體
-
有情芍藥含春淚
故鄉在豫西北深山區,芍藥盛開之時,漫山遍野,飄香吐蕊,一朵朵,一叢叢,緗衣縹裙,風姿婥約。《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芍藥的藥用價值,“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止痛。”《本草備要》認為其能“補血,泄肝,斂陰。”《本草求真》將芍藥分白芍和赤芍,
-
鬱閉無汗冰與膠
筆者常將銀屑病皮損比喻為“冰”,並且按照皮損積結的程度、皮損的大小、厚薄等將皮損依次比喻為冰渣、冰點、冰片、冰塊、冰球、冰山。為什麼將銀屑病皮損比喻為冰呢?只因為其無汗、不通。不通的是否只有“冰”呢?不是,還有“膠”。“冰”與“膠”均與液
-
中醫人才匱乏的文化思考
中醫臨床人才斷檔和匱乏的呼聲近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中醫學界尤其是中醫教育界對它的反思和討論也在繼續。中醫人才匱乏的原因何在?多數的意見認為是人才培養模式出了問題。是的,培養模式隨著時代變化和需求是需要不斷改革和完善的,固定不變就會影響到人
-
怎樣學好醫古文
學好醫古文是打開古代中醫寶藏的前提和基礎。古語說:“文以載道。”載道者,載醫道也。縱觀歷代的中醫大家,他們不僅具有扎實的文字功底,而且精勤不倦、博覽群書。因此,學好醫古文、用好醫古文是提升中醫文化素養和專業素質的重要條件。那麼,怎樣才能學
2017-03-11 16 -
心火亢盛證與小腸實熱證鑒別
定義心火亢盛證:心經實火熾盛,亢旺於上所表現的邪熱擾亂心神,消灼津液,氣血壅盛的證候。常見有心煩不寐,口舌瘡瘍,脈洪數等症。小腸實熱證:由上焦邪熱,下傳小腸,小腸分清泌濁的功能失常,常可出現小溲短赤熱痛和上焦心火上炎的口舌生瘡,心煩口渴等
2017-03-11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