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茵陳五苓散治紫癜案
張某,女,52歲,2015年4月28日初診,主訴:紫癜半年餘。 現病史:雙下肢有針頭至黃豆大小瘀點、對稱分佈,雙下肢輕度水腫且皮膚乾燥,頭汗多,無腹痛便血。半年前有一次發熱、頭痛、關節痛後出現下肢皮膚皮下有出血,西醫診斷為紫癜,但中西醫
2017-03-08 14 -
養血祛風止癢湯治各種蕁麻疹
組成:荊芥10克,防風10克,生地15克,當歸10克,川芎6克,赤芍15克,制首烏30克,白蒺藜30克,僵蠶10克,蟬衣6克。 功效:養血和血,祛風止癢。 主治:各種急慢性蕁麻疹、皮炎、濕疹等疾病,症見皮膚瘙癢或伴風團,或伴皮疹,或皮膚
2017-03-08 41 -
小兒低熱治驗
中醫認為小兒稚陰稚陽,發育不全,陰陽不相協調,外感風寒,邪留肺衛,低熱,溫溫然其勢不盛,故微惡風寒,兼有鼻塞流涕,乾咳少痰,指紋浮而紅。 因小兒的體質特點是陰陽相對不足,在一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容易發生外感熱病,高熱或長期發熱,亦可傷及
-
中醫藥輔助治療胃癌術後
付某某,男,52歲,2007年1月13日初診。患者于2006年11月3日在xxx醫院行全胃切除術,術後病理示:胃體小彎側浸潤性潰瘍性中分化腺癌,侵透肌層達漿膜外,累及幽門,淋巴結轉移:1/23,化療2週期。 刻診:自訴納差,吞咽不利,口
2017-03-08 11 -
從脈氣源流探討痹證
關於痹證的發生,歷代醫家多從榮衛失和、風寒濕三氣雜至、正氣內虛等角度去考慮認識,而從經絡脈氣源流循行的角度考慮、認識痹證發生原因者則鮮有。 脈氣源流 脈氣源流最早記載在《靈樞·九針十二原》對五輸穴的描述中:“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
2017-03-08 20 -
水飲伴津虧證治
《傷寒論》第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歷來醫家對本條文有諸多異議,促使我們辨證思考。本文討論的重點是本條文對水飲證治的啟示。 桂枝湯為何去桂?條文指出:“
2017-03-08 10 -
據壯火、少火論治神經性眩暈案
患者梁某,男,43歲,2016年5月27日初診。患者素來體健,2016年2月20日在某診所靜滴2瓶複方氨基酸注射液後出現持續性眩暈,耳鳴,頭重腳輕,腳踩棉花狀伴極度乏力等症。遂至某醫院住院治療12天,診為神經性眩暈,對症治療後眩暈、耳鳴
2017-03-08 10 -
清源固本調心 治療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疾病屬中醫“癭病”範疇,是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氣滯、痰凝、血瘀等因素導致的體質狀態改變是甲狀腺病發生的內因,情緒的異常波動及對生活事件的不良應激是本病發生的誘因。 治療甲狀腺病在健脾理氣的基礎上,化痰散結、活血化瘀以清病源之後再
2017-03-08 22 -
小兒易感出汗治驗
小兒感冒後出汗較多,常表現為時時汗出,以頭頸部位多。 中醫認為,小兒生理尚未發育完善,屬於稚陰稚陽之體,易虛易實,若後天失養,調護不當,以致營養不良,進而損傷小兒正氣,導致氣虛或陰虛,因氣虛不固、氣陰兩虛、虛熱內盛等原因所引起陰陽失調,
-
肉桂敷腳心 控制小兒流涎
面對經常流口水的孩子,家長很是煩惱,專家推薦用肉桂貼腳心的方法治療效果顯著。現介紹如下。 處方:取肉桂10克(一次量),研為細末,用醋調至糊餅狀,於每晩在小兒臨睡前,將藥料勻攤於二塊紗布上,分別貼敷雙腳湧泉穴上,然後用膠布固定,早晨取下
2017-03-08 18 -
針灸藥並用治痹證
患者,王某,女,54 歲,於2015年9月21初診。主訴:腰背僵硬疼痛半年,近十日來加重。現病史:腰背僵硬連腿疼痛,走路困難,行百米自感腰酸痛,雙腿無力,不能直立,西醫檢查為強直性脊柱炎伴有腰骶髂關節強直。納可,大小便尚可。脈弦弱尺脈弱
2017-03-08 10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治眩暈案
高某,女,67歲,2015年2月13日初診。 主訴:頭暈三天。患者面紅目赤,三天前不明原因性出現頭暈,伴有天旋地轉感,甚則嘔吐,右側臥位時頭暈明顯,右側耳鳴明顯,聽力減退,右側手抖,心慌且每日下午3點左右不適感加重。舌紅邊有齒痕苔白厚,
2017-03-08 50 -
妙合經方時方 消除複雜病症
張某,男,24歲。2014年4月21日初診。 主訴:胸悶伴心悸5年餘;既往有病毒性心肌炎6年餘。刻下:心悸怔忡,胸悶憋氣,氣短,勞則尤甚,面色無華,精神不振,煩躁失眠,舌質幹苔白膩,脈細數。輔助檢查:心電圖示心律不齊,交界性早搏。 西醫
2017-03-08 12 -
調肝健脾湯主治乙型肝炎
組成:醋炒柴胡10克,炒白術1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豬苓10克,石打穿15克,半枝蓮15克,虎杖10克,郁金10克,丹參10克,澤瀉10克。 功能:清化肝脾濕熱,活血祛瘀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HBsAg、HBeAg、HBcAb陽
-
十全育真湯的運用與體會
張錫純原解 十全育真湯出自張錫純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治陰虛勞熱方中,此方主治虛勞證,症見肌膚甲錯,形體羸瘦,飲食不壯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熱不時,或多夢紛紜,精氣不固,脈見弦數細微等。其方藥由野台參四錢、生黃芪四錢、生山藥
2017-03-08 11 -
五臟精氣不斂 治當固本斂澀
藏象學說認為,五臟主“藏精氣”,能化生和貯藏精、氣、血、津液等精微物質,宜“藏而不瀉”;六腑主“傳化物”,能受納和腐熟水穀、傳化和排泄糟粕,宜“瀉而不藏”。臟腑相聯,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一個藏瀉相合、動靜相協、出入有度、升降相因的有機整
2017-03-08 20 -
腦卒中康復應儘早採用運動療法
大多數人對康復的理解僅限於針灸推拿,其實,康復治療方法很多,既有中醫傳統的針灸推拿治療,也包括現代的運動療法、言語吞咽治療、作業療法、心理治療、各種物理因數治療等等。其中,運動療法是患者康復必不可少的一種治療方法。 運動療法是針對患者出
-
經方論治胸痹心痛5驗案
中醫之胸痹心痛,包括現代醫學之冠心病及其他心臟病等,《金匱要略》作了專篇論述。經方藥簡效宏,非一般時方所能比;若參之其他名方治之,常能取效如期。 辨部位 胸陽痹阻,瓜蔞薤白劑宣痹通陽 《金匱要略》將胸痹病的典型症狀羅列為“喘息咳唾,胸背
2017-03-08 16 -
補肺止咳膏主治慢性支氣管炎
補肺止咳膏組成:潞黨參450克,炒白術250克,茯苓250克,炙甘草150克,炙黃芪300克,淮山藥300克,當歸200克,幹地黃250克,炒白芍250克,南北沙參各350克,天麥冬各250克,陳皮250克,杏仁250克,百部250克,
-
運氣理論與治未病思想指導膏滋方運用
隨著膏滋方在臨床上逐漸推廣應用,膏滋方治療慢性病、調治亞健康的功效已經逐步被認同。然而,作為治未病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膏滋方冬藏精思想以及治未病內涵如何在處方思路中得到體現,在普遍意義上尚處於不被熟知和瞭解的階段。筆者通過多年實踐以及跟
2017-03-0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