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失眠
典型案例 趙某,男,36歲,主訴眠差一年,早醒,醒後難以再次入睡,每遇情志因素則精神緊張,頭脹,胸悶,心情壓抑,焦慮,納差,便秘或大便不爽。查其舌暗紅,苔黃厚,脈弦數。 辨證:少陽不和,樞機不利。 治法:和解少陽,調暢樞機。 方藥:柴胡
2017-03-10 22 -
消風散治療皮膚病
消風散出於《醫宗金鑒 ·外科心法》,由荊芥、防風、當歸、生地、知母、牛蒡子、蒼術、苦參、蟬蛻、石膏、木通、胡麻仁、甘草組成。據其清熱散風、祛濕止癢、養血潤膚等功效,在臨床中加減治療某些皮膚病變,效果顯著,舉例如下。 皮膚瘙癢 李某,女,
2017-03-10 143 -
丹毒的中西醫治療
丹毒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膚或粘膜、皮下組織內淋巴管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炎症,並伴有惡寒、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症狀。如在顏面、咽、鼻腔、耳等處有病灶可引起顏面丹毒;足癬繼發感染及下肢外傷則可誘發下肢的丹毒。營養不良、酗酒、低γ球蛋白血症
2017-03-10 34 -
《本經》疑點兩則辨析
杏仁主“雷鳴”析 《本經》杏仁條謂:“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創,寒心,賁豚”。因其功效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見長。蓋肺氣宣則咳逆上氣消除;肺主氣,司呼吸,喉為其系,肺氣宣通,則咽喉疾病可蠲;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竅宣通,下竅通利
2017-03-10 9 -
謝繼增辨證治療晚期癌症經驗
導師謝繼增從醫幾十年來,總結出中醫腫瘤創新診法——三印、四觸、兩條線。創新診法配合現代檢驗報告,分清病人病情的寒、熱、虛、實及病位所在,有的放矢應用祛毒、破瘀、攻下等方法,應用四位一體(口服給藥、體外療法、靜點肌注、霧化吸入)綜合治療方
2017-03-10 15 -
排膿散湯治療無名腫塊
胡某,女,38歲,於2015年9月3日初診 主訴:右側頸部腫塊兩天。患者于就診前一天洗澡時不經意間發現右側頸部有一個如核桃樣凸出腫塊,擔心是惡性病變,神情甚是焦慮。刻下診見:頸部腫塊按之柔軟,觸之無疼痛,周邊無黏連,局部皮膚無異常,大小
2017-03-10 40 -
仲景用白術治病的臨床體會(二)
白術的配伍運用 白術加麻黃:解表除濕,代表方麻黃加術湯。《金匱》“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為宜。”太陽表濕證,胃寒,腰背酸痛,無汗,再加骨節酸痛嚴重,舌苔膩要加白術,說明它不僅是寒,還有濕。麻黃有發汗作用,白術也有一定發汗作用。
2017-03-10 26 -
從柴胡用法談柴胡湯變證
《傷寒論》第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原文明確提出“服柴胡湯已,渴
2017-03-10 15 -
王益謙治痢經驗
病案一 於某,男,2歲。於2005年05月06日初診。 患兒發熱下痢5天。患兒于05月01日開始發熱,腹瀉,大便一日10餘次,呈紅白黏凍狀,已在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2天症狀無明顯改善。來診時:體溫39.0℃,腹瀉每日10餘次,便呈紅白黏凍
2017-03-10 8 -
太陰少陰合病治驗
肖某,69歲。初診於2015年2月16日。患者平素體虛,肢面虛浮,困重,常年罹患傷風,不敢外出。去年入冬以來,畏寒怕冷,稍微走出庭院,便肢體酸痛,咳嗽痰黏,甚至徹夜難寐。其子是鄉村醫生,各種抗生素和營養類藥物持續不斷,點滴瓶用了幾箱,病
2017-03-10 6 -
麻杏二三湯治小兒咳嗽
案例 患兒原某某,男,10個月,2014年11月20日初診。主訴咳嗽一月,加重一周。患者于一月前於某西醫院被診為“支氣管肺炎”,經住院西醫治療後好轉並於半月後出院,除咳嗽外無其他異常。一周前,患兒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加重,日夜不止,夜間尤
2017-03-10 5 -
改良全蟲方治療瘙癢
吳某,男,45歲。2015年1月20日就診。患者主訴全身皮膚瘙癢10餘年。患者10餘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全身皮膚瘙癢,以雙大腿內側、臀部為甚,癢則撓,撓則起皮疹,疹色與正常皮膚同,需抓破疹,血流而癢方止,常年發作,以夏季為甚。自覺舌體粗糙
2017-03-10 11 -
小青龍湯合四君子湯治咳嗽
咳嗽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多因六淫外邪乘虛而入,傷及肺系,肺失宣降所致,臨床以風寒、風熱、燥邪咳嗽多見;內傷咳嗽多因臟腑功能失調,內幹於肺所致,它分為肺臟自病和他髒及肺兩種,如痰濕蘊肺,肝火犯肺等。 範
2017-03-10 62 -
水痘的中醫治療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皮膚病。以輕度發熱、身上起水皰為特點。細胞免疫有缺陷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皮疹泛發,病程長,容易發生各種併發症。本病好發于小兒,有終生免疫力。中醫學文獻亦稱為“水痘”。 如《嬰童百問》中記
2017-03-10 13 -
《金匱要略》三因觀新解
《金匱要略·藏府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篇提出:“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藏府,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首次將病因分為三類,可謂是最早的
2017-03-10 30 -
經方治療急性阻塞性黃疸案
唐某,女,56歲。因腹痛、身黃伴下肢浮腫半月,於2013年10月11日就診。 患者半月前右上腹疼痛,脹滿不適,口苦,不思飲食,漸至全身皮膚發黃。曾在某西醫醫院輸液及中藥治療(用藥不詳),病情加重,下肢浮腫。遂來餘處求治。原經治醫院檢查資
2017-03-10 11 -
圓機活法治口瘡
口瘡,是臨床常見病,多從火論治,就如同《諸病源候論·唇口病諸候·口舌瘡候》所言:“手少陰心之經也,心氣通於舌;足太陰脾之經也,脾氣通於口。臟腑熱盛,熱乘心脾,氣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筆者跟師抄方漸明白,治療口瘡也需要圓機活法。即
2017-03-10 8 -
單味蒲公英治頸部淋巴結疼痛
案例 周女,53歲,2008年7月25日就診。患者主訴頸部淋巴結疼痛,牙齦腫痛,口角疼痛,感冒初愈,咽痛咽癢,咳嗽,清涕轉為黃涕,大便如羊屎狀,排出困難,舌偏紅,苔黃,脈細弦。處方:蒲公英60克,4劑。水煎服。 二診(7月29日):頸部
2017-03-10 32 -
斑禿治療驗方
案例 韓某某,男,45歲。2010年4月6日初診,半月前發現左側上頭維穴向後處出現一方寸脫髮,且逐漸增大脫髮面積。診見:頭髮呈斑塊狀脫落,並呈漸進性加重,範圍由小而大,毛髮稀疏枯槁,觸摸易脫,心悸,氣短懶言,動則汗出,倦怠乏力。舌淡,脈
2017-03-10 12 -
癤的中醫治療
癤是急性化膿性毛囊及毛囊周圍的炎症。癤一般為單發,若數目較多,且反復發生,經久不愈,則稱為癤病,多見於免疫力低下者。中醫亦稱之為“疔”。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內蘊濕熱,外感毒熱之邪,熱毒不得外泄,阻於肌膚而發病。 現代醫學認為,
2017-03-10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