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疽良方陽和湯
陰疽之表現患處漫腫無頭,皮色不變,如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等。其形成多由於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凝痰滯,痹阻於肌肉、筋骨、血脈,常伴有全身虛寒證。臨床多見於中老年患者,尤其是癤腫形成之後,大劑量應用清熱解毒之品或長期應用抗生素,
2017-03-11 36 -
從肺胃濕熱論治水痘
患者楊某,男,19歲,2010年5月5日就診。7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後漸軀幹、頭面、四肢出現散在斑丘疹,皰疹,伴有輕度瘙癢,症狀漸加重。刻診:胸腹、背部丘疹,頭面皰疹分佈密集,部分皰疹融合,患者發熱,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口幹但飲水不多
2017-03-11 15 -
除濕斂瘡法治癒復發性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一證,雖屬小恙。一旦罹患,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痛苦不堪,無論中西醫皆視為難治。餘臨證深研此病的辨治亦有10多年之久,曾治療過一例反復發作達40年之久者,求治時口腔內潰瘍點竟達20餘處,其痛苦難以名狀,經前後加減用藥達4個月之久才告
-
芍藥甘草東加味止面神經痙攣
患者尹某,女,38歲,2010年2月初診。 患者有左側面癱病史。左眼瞼跳動半年餘,每日除睡覺外,少有停歇。睡眠不佳及情志不舒則症狀加重,他人肉眼可見。患者情緒低落,曾到多家醫院求診,均診為面神經痙攣,先後給予針灸、局部封閉,及緩痙藥物(藥
2017-03-11 49 -
錫純效方治功血經驗
功能性子宮出血乃祖國醫學之崩漏和“月經過多”症範疇,吾師朱良春教授論治崩漏,首分氣虛或陽虛、血虛與陰虛、血熱或鬱熱、血瘀或兼夾之不同,並遵“崩中為氣不攝血,漏下乃血不歸經”之說,常用補氣攝血引血歸經之法,尤其善用張錫純之“安沖湯”並“固沖
2017-03-11 29 -
燥勝傷津
燥為秋令主氣,外感燥邪有溫燥和涼燥之別。初秋有夏火之餘氣,燥與熱合,出現類似風熱的症狀,則為溫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氣,燥與寒合,出現類似風寒的症狀,則為涼燥。外感燥邪,既具有外感病臨床表現的一般特徵,又有燥邪上犯上焦肺經,耗傷津液的症狀,正
2017-03-11 10 -
生炒萊菔子功用各不同
萊菔子,又稱為蘿蔔子、蘿白子、菜頭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蘿蔔的乾燥成熟種子。始載于《日華子本草》。其性平,味辛、甘。歸肺、脾、胃經。 《本草綱目》曰:“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
2017-03-11 13 -
痰病多怪
周仲瑛認為,凡病人臨床症狀怪異奇特,表現中醫所說的“痰”證(包括無形之痰),採用中醫化痰、祛痰等法治療,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痰之生成,涉及到外感、內傷多個方面,是遭受多種致病因素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同時,當因痰導致某一病證之後,則痰
2017-03-11 11 -
鼻炎因於外邪裡飲
案 例 李某,女,62歲。2010年3月24日初診。 患過敏性皮炎10餘年,每日發作性目癢、鼻癢,噴嚏,流清涕。伴見面熱,尿頻,夜尿2~3次,大便幹。每日口服“撲爾敏”3片以緩解症狀。舌苔白,脈沉細滑。辨六經屬外邪裡飲化熱之太陽、太陰、陽
2017-03-11 36 -
麻黃細辛附子湯驗案二則
案1 面神經炎 蔣某,男,18歲。學生。2008年11月就診。 自訴口角流水,右眼不能閉合2天。刻下症見:瘦弱,畏寒怕冷,納差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緊。神經系統檢查:神清,雙側額紋不對稱,右側額紋基本消失,右眼瞼不能閉合,右側鼻唇溝變
-
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臨床應用汗法,多遵從《內經》“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指導原則。筆者曾以汗法治一銀屑病10年病史,急性爆發患者,效果良好。 喬某某,男,19歲,2009年4月25日初診。 因慢性銀屑病急性泛發2月餘求診。刻下症見:四肢厥逆,皮損多為綠豆至黃
-
甘姜苓術湯治在脾肺
甘姜苓術湯始見於《金匱要略》。因其為“腎著”病之主方,故又名腎著湯。“腎著”之病雖屬下焦,然其論治實在脾肺。 經文釋義 《金匱匱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曰:“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在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
2017-03-11 13 -
從肺論治頑固便秘
頑固便秘病因複雜,中醫古有“陽結”、“陰結”之分,陽結為熱證、實證,陰結為寒證、虛證,可因多種疾病引起,究其病機多責之樞機不轉,運傳失常所致。有中氣不足,推運無力或寒邪痼閉而秘;有津傷血耗,腸燥失潤而秘;有胃失和降,腑氣不通而秘;有濕熱阻
2017-03-11 39 -
宣通營衛調達樞機
《傷寒論》第146條曰“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此方系小柴胡湯、桂枝湯各用半量合方而成。小柴胡湯證治甚多,能疏利三焦,調達上下,宣通內外,和暢氣機;桂枝湯更是效用廣泛,不僅能解肌祛風
-
重脾胃升降治驗
案1 趙某,女,43歲,2008年3月7日初診。 患者自訴頭暈頭痛3年余,日漸加重,每日發作2~3次,頭暈時伴噁心胸悶,嘔吐清水,食少便溏,觀其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畏寒肢冷,近幾年曾服中、西藥多種無效。曾住院治療,診斷為神經性頭痛,椎間動
-
葛根湯治落枕
患者胡某某,男,64歲。於2008年7月就診。 3天前睡覺起床後出現頸項、肩背拘緊不舒,漸至頸項不能自主扭轉。刻下症見:頸項強直,不能扭轉。形體壯實,畏寒無汗,口淡無味。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證屬風寒外束,經氣不利,治以發汗解表,升津
-
面痛病在太少
案 例 韓某,女,80歲。2010年3月8日初診。 右側顏面部陣發性疼痛2年餘,觸碰即痛,呈刺痛。西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給予口服“卡馬西平”等藥物及口服中藥治療,效果欠佳。伴見睡眠極差,晚上咽幹、盜汗,入睡後小腿易“抽筋”,足冷,納食
-
白術臨床常見藥對(2)
白術配陳皮 白術健脾燥濕、益氣固表,被前人譽為“補氣健脾第一要藥”;陳皮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為理氣健脾的良藥。《本草經解》曰:“陳皮辛能散,苦能泄……同術補脾。”二者伍用,共奏健脾燥濕、理氣化痰之功效,用於治療脾虛、濕阻、氣滯之脘腹脹滿、
-
尿頻病在太陽太陰
案 例 安某,男,70歲。2010年3月2日初診。 患“慢性前列腺炎”多年。診見:會陰潮濕,時有抽痛,尿頻,尿細,夜尿3次,晚上起夜後身熱、汗出,口幹,腰酸膝軟,雙下肢乏力,“如踩鋸末”,下肢及腰部發涼,有時又有灼熱感。舌苔白厚膩,脈沉細
2017-03-11 25 -
久咳常見太陽太陰合病
案 例 張某,女,54歲。2010年4月6日初診。 咳嗽1月餘,呈陣發性嗆咳,晚上較甚,咳時遺尿,有痰不利。伴見頭痛,流清涕,講話有鼻音,咽癢,惡風,虛汗出,大便幹。舌苔白,脈細弦。辨六經屬太陽、太陰合病,辨方證屬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合半夏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