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悸的問診
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為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臨床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所發作,且常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症同時並見.《內經》說:“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心悸的形成常
2017-10-09 14 -
吐酸的問診
凡酸水由胃上水泛,若隨即咽下者,稱為吞酸;不咽下而吐出者,則稱吐酸。臨床二者往往相兼而見,吞酸常為吐酸之輕證。亦稱之為“泛酸”。導致吐酸的病因常由飲食失調,損傷脾胃,濕熱內生,膈脘鬱塞,胃氣不和;或寒邪犯胃,胃陽被遏,濕濁內停,郁而成酸
-
胃痛的問診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脘處經常發生疼痛的病證。正如《靈樞·邪氣髒脾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月真)脹,胃脘當心而痛”。臨床胃痛的病因常有因寒邪客胃,陽氣鬱遏,氣血凝滯;或飲食傷胃,食積停滯,胃失和降;或鬱怒傷肝,肝氣鬱結,橫逆犯
2017-10-09 27 -
癇證的問診
癇證是一種發作性神志異常的疾病,又名“癲癇”“羊癲瘋”。其特點為發作性精神恍惚,甚則突然僕倒,昏不知事,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移時蘇醒。本證的形成,大多由於七情失調、先天因素、腦部外傷、飲食不節、勞累過度或患
-
狂病的問診
狂病是以精神亢奮,躁擾喧狂不寧,毀物打罵,動而多怒為主要症狀的類疾病。主要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為痰,痰熱壅盛,迷塞心竅所致。《證治準繩·癲狂痛總論》中說:“狂者病之發時倡狂剛暴,如傷寒陽明大實發狂,罵詈不避親疏,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2017-10-09 10 -
癲病的問診
癲病是精神失常的疾病之一,以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多喜為特徵。其總的病因病機為情志內傷,臟腑功能失調,致痰氣鬱結,蒙蔽心竅所發。《證治準繩·癲狂病總論》中說:“癲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癡,言語有頭無尾,穢潔不知、積年累
2017-10-09 12 -
鬱病的問診
鬱病是由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引起的一類病證,主要表現為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脅肋脹痛,或易怒菩哭,以及咽中如有異物梗阻,失眠等各種複雜症狀。其病發生主要是由於情志所傷.肝氣鬱結,逐漸引起五臟氣機不和所致。鬱病日久不愈,勢必導致人體臟腑氣機
2017-10-09 10 -
厥脫的問診
厥脫為內科常見急危重證,是指由邪毒內陷或久病臟器虛衰或亡津、失血等原因所致的氣血運行不暢,正氣耗脫的一種病證。臨床以四肢厥冷,脈微欲絕,出冷汗,神情淡漠或煩躁,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為特徵。 厥脫證,泛指厥證和脫證證在《傷寒論》中指“手
-
花蕊石治療咯血驗案
花蕊石,其性酸、澀、平、無毒,歸肝經,具有化瘀,止血等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婦血暈、死胎、胞衣不下、金瘡出血等症。《本草綱目》記載:“花蕊石,其功專於止血,能使血化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惡血,惡血化則胎
2017-09-30 14 -
李佃貴治慢性胃病經驗
李佃貴教授擅長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的治療。李教授認為,慢性胃病病程較長,病機錯綜複雜,很難以一方一法取效,必須謹守病機,治療上順應,恢復脾胃的生理特性,截斷逆轉胃病病理改變,多法並用方可取效。 治療大法 化濁解毒法 慢性萎縮性胃炎
2017-09-30 12 -
甘溫除大熱應用體會
“甘溫除大熱”是指應用味甘、性溫藥治療身大熱,這一治療方法的提出,最早出自《黃帝內經》“勞者溫之,損者益之,蓋溫能除大熱”。金元時期醫家李東垣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認為氣虛身熱者,不可用甘涼,更不可用寒涼,從而開創了補中益氣湯類方劑補中土
2017-09-29 32 -
小青龍湯治驗兩則
小青龍湯乃張仲景《傷寒論》中治療外感風寒,內蘊水飲之名方。 案一 金某,男,62歲,2014年3月初診。訴“咳嗽咳痰40餘年”,患者訴19歲時曾在某海軍部隊服役,某日訓練結束後回駐地進食冷稀飯兩碗,此後開始出現咳嗽咳痰,直至轉業退休,雖
-
代煎中藥保存和服用的誤區
現在越來越多的患者都會選擇將中藥在醫院一次代煎後帶回家服用。代煎好的中藥一般都是使用真空袋包裝起來,患者可以將幾天的藥一次煎好,這樣既方便那些沒有時間和條件煎藥的人用中藥來調理身體,而且也避免了採用了不恰當的煎藥方法而對藥效產生影響。但
2017-09-28 11 -
如何正確服用阿膠
阿膠為滋陰補血的良藥,與人參、鹿茸一起被譽為“中藥三寶”。關於服用阿膠,很多人認識上存在不少誤區:有人認為它是女性用來補血的,是女人的專利品;有人認為只有秋冬季適宜服用,而春夏季不宜吃阿膠;還有的人認為,阿膠不論什麼體質、患什麼病,都可
-
古代名人的養生詩
名人養生方法多多,如何學習名人養生法,讓我們自己更懂得愛護自己?那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古代那些名人的養生詩。 曹操——三國時期政治家、詩人 魏武帝曹操也熱心於研究煉氣養性之理,以求健康長壽。在他的養生詩中,最精彩的一篇當推《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
咳嗽伴尿失禁驗案
郭某,女,今年65歲。患者自述有咳嗽咳痰1個月餘,病發作時,惡寒發熱,咽喉痛,咳嗽咳痰,痰少清稀,有支氣管炎病史。在當地醫院給予青黴素、利巴韋林針輸液治療3日,續服口服藥物治療。症狀有所緩解,但咳嗽咳痰依然如故。診見咳嗽咳痰、痰量少,色
2017-09-23 10 -
西洋參治心病急症醫案
肺心病 王某,男,75歲。患者有30年吸煙史,近10年來先後查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昨晚參加晚宴,飲了2杯酒,下半夜咳嗽、氣急、痰多,淩晨呼吸稍困難,心悸、胸悶痛,請附近一位醫師診治,給予吸氧,含服2丸日本救心丹。現顴紅,咳嗽
-
甘味能補、能和、能緩,可升可降、可浮可沉
甘味是藥性五味之一。《尚書·洪范》“稼穡為甘”;《春秋繁露》“五味莫美于甘”,故“甘”有百味之王的美稱。《內經》有甘緩、甘補、甘和之說。具有甘味的藥物占常用中藥比例的三分之一,大多分佈在補益、消食、安神類藥,還有部分在滲濕、止血、收澀藥
2017-09-22 16 -
溫中散寒愈喉痹
喉痹病名最早見於帛書《五十二病方》。《素問·厥論篇》 “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據其症狀,臨床可分為急喉痹和慢喉痹,參考現代醫學病名,類似於今之急、慢性咽喉炎,治療多以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為主。曾以溫中散寒法治療一例急喉痹,收效甚
-
自汗、盜汗的問診
自汗、盜汗是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不因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面白晝時時汗出,動輒更甚者稱為自汗;寐中汗出,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導致本病發生的病因病機為腠理不固,津液外泄,有因肺氣不足、營衛不和、陰虛火旺、邪熱鬱蒸
2017-09-1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