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證指南醫案》卷一 頭風
頭風 趙 右偏頭痛。鼻竅流涕。仍不通爽。咽喉疳腐。寤醒肢冷汗出。外邪頭風。已留數月。其邪混處。精華氣血。咸為蒙閉。豈是發散清寒可解。頭巔藥鉺。務宜清揚。當刺風池風府。投藥仍以通法。苟非氣血周行。焉望卻除宿病。(暑熱上蒙清竅)西瓜衣 鮮蘆根
2017-03-10 19 -
《臨證指南醫案》卷二 咳嗽
咳嗽 某(五三)寒傷衛陽。咳痰。(寒)川桂枝(五分) 杏仁(三錢) 苡仁(三錢) 炙草(四分) 生薑(一錢) 大棗(二枚) 某(三九)勞傷陽氣。形寒咳嗽。桂枝東加杏仁。 某(四四)寒熱咳嗽。當以辛溫治之。桂枝湯去芍加杏仁。 某(五十)形寒
-
《臨證指南醫案》卷二 失音
失音 吳(三六)外冷內熱。久逼失音。用兩解法。(寒熱客邪迫肺)麻杏甘膏湯 宋(三十)先失音。繼喉痹。是氣分窒塞。微寒而熱。水飲嗆出。咯痰隨出隨阻。此仍在上痹。舌黃口渴。議與苦辛寒方。射干 麻黃 杏仁 生甘草 石膏 苡仁 陸(二二)秋涼燥氣
2017-03-10 16 -
《臨證指南醫案》卷二 肺痿
肺痿 洪(三二)勞煩經營。陽氣弛張。即冬溫外因咳嗽。亦是氣泄邪侵。辛以散邪。苦以降逆。希冀嗽止。而肺欲辛。過辛則正氣散失。音不能揚。色消吐涎喉痹。是肺痿難治矣。仿內經氣味過辛。主以甘緩。(苦辛散邪傷肺胃津液)北沙參 炒麥冬 飴糖 南棗 查
-
《臨證指南醫案》卷三 汗
某(二一)脈細自汗。下體怯冷。衛陽式微使然。(衛陽虛) 黃 (三錢) 熟附子(七分) 熟於術(一錢半) 炙草(五分) 煨姜(一錢) 南棗(三錢) 朱(三六)脈微汗淋。右脅高突而 。色痿足冷。不食易饑。食入即飽。此陽氣大傷。衛不擁護。法當封
2017-03-10 20 -
高建忠葉案解讀:“先論上焦”的高明之處
葉案: 王二十 酒肉之濕助熱,內蒸釀痰,阻塞氣分。不饑不食,便溺不爽,亦三焦病。先論上焦,莫如治肺,以肺主一身之氣化也。 杏仁 栝蔞皮 白蔻仁 飛滑石 半夏 厚朴 解讀: 過食酒肉,痰濁濕熱內生內阻自也必然。中焦為一身氣機升降之樞紐,痰
-
綜合療法治癲癇
案例 陳某 ,男,4歲11個月,2011年3月6日初診。患兒家長代訴,已有癲癇病史3年,每天發作約3~5次,發病時突然昏僕,四肢抖動,肢體強直,口吐涎沫,息粗痰鳴,目睛上視,牙關緊閉,面色青紫,每次發作2~3分鐘自行緩解,昏睡10~20
-
活瘀清熱利水法治術後陰囊腫大
朱某,男,85歲,於2015年8月5日初診。自訴5天前不明原因右側陰囊腫大,皮色不變,不能回縮而疼痛,經外科醫師檢查:診為疝氣入院手術治療,手術順利達到一期癒合,但遺留右側陰囊腫大如拳頭大小,皮色不變,無疼痛,行動有礙,每走路行動必須用
2017-03-10 12 -
栝蔞薤白白酒湯治心絞痛
《金貴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此段描述當包括了現代醫學意義上的心臟疾患所引起的心慌氣短,喘促,憋悶,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症狀。但是,筆者以前對這
2017-03-10 47 -
濕熱困阻治上焦
葉案: 吳五五 酒客濕勝,變痰化火,性不喜甜,熱聚胃口犯肺,氣逆吐食。上中濕熱,主以淡滲,佐以苦溫。 大杏仁 金石斛 飛滑石 紫厚樸 活水蘆根 解讀: 氣逆吐食,氣逆指肺氣上逆,吐食為胃氣上逆。 酒客,濕熱痰火之體,肺胃病症俱現,主由中
-
傅氏散結定痛湯治婦人腹痛
散結定痛湯是《傅青主女科》治療產後下腹疼痛的方子,臨床應用,收效頗佳。 王某,女,31歲,2015年3月3日初診。 患者自訴反復下腹疼痛3年,經期加重,伴腰部不利,帶下不多,月經週期尚規律,近日勞累後症狀加重,納少,眠可,大便時幹,小便
2017-03-10 24 -
仲景用芍藥的臨床體會(下)
芍藥的配伍運用 芍藥加桂枝 代表方桂枝湯。方中芍藥、桂枝各三兩,《醫宗金鑒》:“桂枝辛溫,辛能發散,溫通衛陽;芍藥酸寒,酸能收斂,寒走陰營。桂枝君芍藥,是於發汗中寓斂汗之旨;芍藥臣桂枝,是于和營中有調衛之功。” “芍藥配桂枝,以桂枝發
2017-03-10 50 -
“三才”補膏 補益肺脾腎
天冬、地黃、人參,三味中藥各取一字,即天、地、人,三藥同用就有了“三才”的名字。傳世三才方有三才湯、三才膏、三才大補膏、三才固本膏、三才封髓丹等,這些醫方大受後人推崇,均具影響。 天冬補肺生水,地黃補腎養陰,人參補脾益氣。天、地、人三才
2017-03-10 24 -
乙未年應用備化湯治驗及體會
案1: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陳某,女,81歲。2015年8月3日初診。 病史:發作性心悸氣短已5年,近一年來發作頻繁,一周來發作2~3次,反復多次住院,診斷: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延餘尋求中藥治療。刻診:高齡體質瘦弱,能扶扙行走於診室,
-
高建忠濕熱治肺·葉案解讀
葉案: 孔 心中熱,不饑不寐,目黃自利,濕熱內伏。 淡黃芩 連翹 炒杏仁 白通草 滑石 野赤豆皮 解讀: 心中熱,當指胸中熱。 自利,當指大便溏泄(伴小便短少)。 濕熱內伏於肺,三焦氣機不利,致心中熱,目黃,不饑不寐。自利為腸腑傳導失司
-
論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乃臨床小疾,但若取得全功,並非易事。西醫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有廣識,然常法之外,仍乏特效之法。中醫無“功能性消化不良”之名,依其症狀,審其病機,當屬中醫痞滿症。中醫治痞,獨有其長,臨證審機,謹慎處方,加以人文關懷,臨床多
-
小兒寒咳不必過分忌用麻黃
麻黃功能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本草通玄》:“麻黃輕可去實,為發表第一藥,惟當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為相宜。”《本草經疏》:“麻黃,輕可去實,故療傷寒,為解肌第一。專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氣者,蓋以風寒之外邪,客于
-
忍冬藤外洗治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孔某,女,53歲,2014年8月9日初診。2個月前,左上肢發生幾處紅色皮損,內有較多粟粒大小丘皰疹簇集分佈,痛劇。某院予更昔洛韋、維生素B1、甲鈷胺等注射內服,阿昔洛韋乳膏、氧化鋅洗劑等外搽,皮疹雖乾涸結痂消退,但遺留神經痛症狀基本未減
-
體股癬的中醫治療
體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體的光滑皮膚上(除手、足、毛髮、甲板以及陰股部以外的皮膚)所致的淺表性皮膚真菌感染。股癬特指發生在腹股溝、會陰部和肛門周圍的皮膚真菌感染。臨床以環形或半環形斑片,中心常消退,邊緣進展,形成環狀損害為特點。二者好
-
無明顯外感內熱症狀嬰幼兒發熱驗案
典型案例 路某,男,1歲6個月。2015年11月9日初診。 其母代述:小兒發燒3天,體溫高時可達39℃,汗出時燒可退,2個小時左右複燒。刻診見:身灼熱少汗,手心手背皆熱,精神可,不思飲食,昨日解大便2次,今日大便未解,無鼻塞、流鼻涕、打
2017-03-1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