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伏”貼伏”忙
中醫學理論認為,夏季是人體陽氣旺盛的季節,在自然界陰陽的消長中,夏季又是四季中陽氣最旺盛的季節,而人與自然界是息息相關的,這在中醫學中謂之“天人相應”。三伏天是夏季中最炎熱的時候,冬病夏治多選擇在三伏天兩陽充盛之時,病邪往往隨陽氣的升發而
-
夏季養生“清”為貴
人夏之後,天氣逐漸變熱。故需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因此,夏季養生的關鍵在於“清”。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思想宜清靜。盛夏酷暑炎熱,人們容易悶熱不安和困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心靜自
-
夏天沒養好身體秋後算帳傷不起
夏季炎熱的天氣會讓人們異常煩躁、食欲減退、睡眠品質差、室內外活動少,甚至是過度貪涼,都會使身體產生潛在的危機,到了秋季,隨著氣候發生變化,人體機能也會發生一定的轉變,這些潛在危機就會表現出來。 高枕不能無憂 每年的夏秋之交,頸椎病患者都會
2017-03-10 10 -
春季養肺三妙招
春季氣溫變化不定,空氣污染嚴重,人體最容易為之所傷的,便是呼吸系統。“肺為嬌髒”,“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也就是說肺是最容易受到外來有害物質侵害的臟器。正常人24小時吸入空氣約1萬升,而空氣中含有各種微生物、過敏原及其他有害物質。因此,春
-
平和度夏 免生燥熱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炎暑將臨,應順時養生以避虛邪、遠疾病,安度盛夏。《黃帝內經·素問》中指出:“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
-
夏季蒲扇搖出健康來
夏日炎炎,孵在空調房間,已成為當下流行的消暑方式。殊不知,長期與空調為伴,不利健康。尤其是老年人,體內組織器官發生退化,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下降,對環境溫度敏感性降低,稍不注意,就會著涼感冒,甚至引發面神經麻痹等病症。何不重新試試這種節能
-
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
“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心氣當呵以疏之、噓以順之。貪涼兼汗身當風而臥,多風痹。”——語出丘處機《夏季攝生消息論》釋文:夏三月屬火,功能是長養,夏天心氣旺,味屬苦,按照五行相克的規律,火能克金,肺屬金,味主辛,本就心氣很旺盛的夏季
2017-03-10 26 -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語出《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釋文:
-
泡腳祛暑濕
冬天用熱水泡腳,安神又舒適。其實夏天也應泡腳,一年四季堅持下來,各有功效,正所謂“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夏季暑多夾濕,脾最怕濕,濕氣阻滯在脾胃,就會出現沒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
-
春夏泄瀉 秋冬閉藏
“體欲常少勞無過度,食去肥濃,節酸鹹,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春夏泄瀉,秋冬閉藏。”——語出西晉·張華《博物志》釋文:這是一位號稱青牛道士的漢代方士封君達留給皇甫隆的養生方法。皇甫隆按照此法養生,活了一百多歲依然耳聰目明,體力不衰
-
夏月常備香薷飲
香薷飲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香薷、厚樸、扁豆三味藥組成。香薷素有“夏月麻黃”之稱,長於疏表散寒,祛暑化濕;扁豆清熱滌暑,化濕健脾;厚樸燥濕和中,理氣開痞,三物合用,共奏外解表寒,內化暑濕之效。適用于外感於寒,內傷於濕所致的惡寒發
2017-03-10 25 -
解熱消暑四食材
夏天是陽氣最旺盛季節,五行中屬火,對應的五臟是心,因此心火易旺盛,耗氣傷陰,導致臉部紅熱、心浮氣躁、口乾舌燥、食欲不振等情形,也是最容易感到疲倦、乏力的季節。常吃以下四種養心食物,可清熱瀉火,但常吃易傷體內陽氣,建議一周吃2~3次,另體質
2017-03-10 11 -
以熱除熱更散熱
很多人誤以為熱天要吃冷飲降溫,洗冷水澡沖涼,其實這是些誤區。冷更容易造成血管的收縮,不利於身體排汗與熱量的散發,只能圖一時涼快。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發為主,所以用熱除熱才是較好的養生方法。熱水澡。其實夏天洗熱水澡雖然
-
雨季除濕三湯水
進入夏季,天氣悶熱,濕度變大。尤其是江南一帶初夏的梅雨季節,濕熱薰蒸,“濕”更是導致各種疾病的常見原因。濕邪侵犯人體,易導致腹部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混濁,頭重如裹,身體沉重困乏,四肢重而不舉的表現或白帶過多、穢濁不清,濕疹等症狀
2017-03-10 49 -
夏日中暑 試試刮痧
夏天烈日當空,人們很容易中暑,尤其是戶外工作及出遊的人們,更容易發生中暑。發現中暑後必須及時治療,這樣才能儘早恢復。假如中暑情況嚴重,極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先兆中暑主要表現為頭痛、眼花、耳鳴、頭暈、口
-
夏季除倦7法
火熱的夏季,人們最易感到疲倦、沒有精神。如何消除疲倦,筆者按照德國醫學專家克勞斯先生提出的七種方法在實踐中使用,取得良好效果。吃薑。生薑的辣味能使身體從內部生熱,增強免疫功能。無論是製成蜜餞的薑,還是生薑都有解毒、提神和消除疲倦的作用。喝
2017-03-10 12 -
盛夏喝杯蘆根茶
盛夏暑熱當令,適當喝些蘆根茶飲,對養生治病大有裨益。蘆根為蘆葦的地下莖,夏秋季採挖,鮮用或切段曬乾用,是常用的清熱瀉火藥,也是居家必備的消暑佳品。其性味甘寒,可清熱解暑,生津潤燥,除煩利尿,降逆止嘔,在治療暑熱口渴心煩,風熱感冒,肺熱咳嗽
2017-03-10 52 -
夏季喝啤酒的禁忌
啤酒忌與白酒混飲——啤酒是一種低酒精飲料,但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如與白酒混飲,會加重酒精在全身的滲透,對肝、胃、腸和腎等器官產生強烈刺激,並影響消化酶的產生,使胃酸分泌減少,導致胃痙攣、急性胃腸炎等病症。吃海鮮時忌喝啤酒——海鮮中含嘌
2017-03-10 15 -
夏季喝啤酒的禁忌(二)
人忌多喝常喝啤酒——啤酒營養豐富,熱量較高,夏季經常飲用,會使體內脂肪堆積,身體發胖,出現“啤酒肚”。胖人多喝、常喝,會使身體更胖。飯前忌喝冰鎮啤酒——飯前過量喝冰鎮啤酒,易使人體胃腸道溫度驟降,血管迅速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造成生理功能
-
夏季喝啤酒的禁忌(三)
夏季,有些人進行劇烈運動後,口渴難忍,常常痛飲一番啤酒。其實,經常這樣做有導致痛風的可能。科學家發現,人在劇烈運動後,飲用啤酒會使血中尿酸濃度升高,在尿酸排泄發生故障時,便會在人體關節處沉澱,從而引起關節炎和痛風。有些人喝啤酒喜歡吃魚、肉
2017-03-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