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防暑9個小竅門
夏季遇上高溫天氣時,儘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特別午後高溫時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同時採取防曬措施,還可以在飲食上加以調節。一旦發生中暑,應將病人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躺下休
-
“以熱制熱”安然度夏
在炎熱的夏天,很多人喜歡打開空調享受清涼。然而實踐證明:冷水浴、電風扇及空調等雖能使局部溫度降低,但總體上說,體內熱量難以及時散發,皮膚雖然涼爽了一會兒,過後反覺得更熱了。專家指出,“以熱制熱”才是真正的解暑良方,有助於安然度過炎炎盛夏。
-
夏天多喝烏梅湯
夏天濕度大、氣壓低、氣溫偏高,中醫認為:寒濕偏重極易誘發消化系統疾病。許多人在這個時候容易火氣大,食欲不振,胃口變差。為了調節胃口、補充體液、增強食欲,可飲用非常有益的烏梅湯。 傳統醫學認為,烏梅性平,具有解熱、祛暑、止瀉、鎮咳、驅蟲等功
2017-03-10 42 -
夏季謹防傷暑
天氣炎熱,人們常因怕熱貪涼而患上感冒,即中醫所說的“傷暑”,其表現除了一般的感冒症狀外,還有心煩、口渴、汗出、胸悶、噁心等現象。 本病的發生,多因人體正氣不足,暑熱或暑濕穢濁之邪乘虛侵襲而為病。中醫認為,傷暑有陰暑、陽暑之分,陰暑即傷暑,
2017-03-10 12 -
春食山野菜當心中毒
衛生專家提醒,春季,在享用美味的山茅野菜時,還要小心預防植物中毒。常見會引起中毒的野菜有:黃花菜、苦刺花、茉莉花、水蕨菜、水芹菜、板藍根等。 不同的山茅野菜,中毒的表現也不一樣。一般野菜中毒症狀較輕,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為
2017-03-10 11 -
夏季自製清涼中藥露
菊花露 白菊花10克,白糖10克,同置茶杯內,沖入沸水,加蓋浸泡片刻,即可飲服。白菊花具有散風熱、清肝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於防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其所含的黃酮類物質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故對高血壓病人更為適宜。 薄
2017-03-10 11 -
夏日要防濕熱病
“小滿”節氣的到來,預示著夏天悶熱、潮濕天氣即將來臨,所以,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我們要特別提出“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而“小滿”節氣到來後,氣溫增高,又因多雨,此時,就要做好“防熱防濕”
-
汗多貪涼易傷陽 養陽按揉足三裡
夏季氣溫不斷升高,天氣漸熱,暑熱邪盛,汗液的排泄也會加快,中醫認為“氣隨汗脫”,而“氣者陽也”,所以人體的陽氣也會隨著汗液外泄而受損。此外,熱天人們比較貪涼,比如空調、冷飲等,易受寒濕之邪而傷陽。 中醫著作《靈樞》中記載:“陽氣不足,陰
-
三類人夏季不宜喝綠豆湯
由於綠豆性涼、味甘,因此是夏季不可缺少的消暑食品。雖說綠豆湯適合夏季飲用,但有些人是不適宜飲用的。 屬於寒涼體質的人不宜多喝綠豆湯。這類人表現為常年四肢冰涼乏力,同時還伴有腰腿冷痛、腹瀉便稀等症狀。 老人和兒童也要少喝綠豆湯,這兩類人通常
-
夏季用藥需“冷靜”
俗話說:“小藥保平安。”到了夏季,很多家庭都會買些常用藥存著,以備不時之需。但藥箱裡的那些常用藥真的能隨便吃嗎? 清熱藥 不少人一入夏,就開始時不時地吃些清熱降火的藥,其實,清熱降火類藥物會加重腎臟負擔,對胃腸道也有一定刺激,因濫用這類藥
-
夏季養生重點:調養心脾
中醫認為,夏季應以養護陽氣為主。 從中醫五行學說和髒象學說來看,夏天屬火,與心相應,而心主血脈,又主神志,同時長夏屬濕,濕易傷脾。因此,夏季養生的重點在於調養心脾。 多愁善感、情緒低落、胸悶不舒、經常歎息,這些都是氣鬱體質者常見的表現,
-
夏天護膝三忌
膝關節主要由髕骨和筋腱組成,此處血流供給不充沛,故不耐寒濕。臨床上膝關節病多與寒濕有關,即使在夏天,也應忌寒濕侵襲。 一忌冷水洗浴 夏天氣候炎熱,若在身熱汗出之時,急入冷水中洗浴或冷水沖涼,會使寒濕之邪乘虛侵及膝關節,誘發膝關節病變。 二
2017-03-10 27 -
夏季保健5注意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新陳代謝十分旺盛,很多人在夏季易疲勞、出汗、心煩、食欲不振、昏昏欲睡,甚至會中暑、腹瀉。因此,夏季要注意保養,尤其注意在以下五個方面要把握好。 一要注意精神放鬆 指俗話說:“心靜自然涼。”所以,放鬆而安靜的心境是夏季保健
-
謹防陰暑傷人
中暑是夏令季節常見病,中醫學認為,傷暑有陰、陽之分,“動而得之者為陽暑”,我們平時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因在烈日下勞作或長途行走,或長時間處在高溫、通風不良、濕度較高的環境下而引發。人們對“陽暑”的預防較為重視,但對“陰暑”往往認識不
2017-03-10 11 -
夏季出汗不宜立即擦掉
夏季人們流汗時習慣立即擦掉。殊不知,這樣做降低了皮膚調節體溫的功能,反而不利於體表散熱。 在高溫條件下人體產熱增加時,汗腺就會分泌出大量汗液,這些汗液附著在皮膚表面,可起到散熱降溫的作用。因此,如果出汗後立即擦掉,就不能發揮其蒸發散熱的作
-
冬病夏治能治哪些病
呼吸道疾病 適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氣管炎、哮喘、咽炎、扁桃體炎、反復呼吸道感染、肺氣腫、肺結核等。 肺主皮毛,“肺為嬌髒”,不耐寒熱,易為邪侵,尤以小兒、老年人最易受邪,故多從肺辨治,根據病情選取不同的貼敷穴位。比如,小兒哮喘
2017-03-10 33 -
古人夏日消暑三境界
第一種境界是物理消暑法。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第二種境界是飲食消暑法。據宋代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宋代人已較注意用清涼的飲食消夏防暑了。清熱防暑的食物已很豐富:西瓜、荷葉、綠豆湯、
2017-03-10 12 -
暑假管好孩子的嘴
暑假裡孩子放假在家,原先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被打破,再加上氣溫高、食欲不振、吃不潔食物,孩子夏季飲食問題凸顯。所以,家長必須管好孩子的嘴,抓住以下幾個重點,安排好兒童飲食。控制甜食減少胖墩 假期裡,孩子往往比平時吃更多甜食,而甜食不僅讓孩子
-
夏治寒病功效佳
中醫認為,春夏主陽,夏季為陽中之陽。人體得天陽之助,一些寒性疾病可能減輕或緩解。若順應天時,夏天治療寒性疾病,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基本原理 中醫學把疾病分為虛、實、寒、熱等類型,按照中醫學正治原則,對於寒性疾病可以採用溫熱的方藥來治療,
-
夏季養生概要
夏季是一年之中的第二個季節。北半球最高的溫度就出現在夏季。《黃帝內經》稱:“夏二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所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意思是說夏季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繁榮生長的季節。人應該順應夏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