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熱消暑四食材
夏天是陽氣最旺盛季節,五行中屬火,對應的五臟是心,因此心火易旺盛,耗氣傷陰,導致臉部紅熱、心浮氣躁、口乾舌燥、食欲不振等情形,也是最容易感到疲倦、乏力的季節。常吃以下四種養心食物,可清熱瀉火,但常吃易傷體內陽氣,建議一周吃2~3次,另體質
2017-03-10 11 -
以熱除熱更散熱
很多人誤以為熱天要吃冷飲降溫,洗冷水澡沖涼,其實這是些誤區。冷更容易造成血管的收縮,不利於身體排汗與熱量的散發,只能圖一時涼快。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發為主,所以用熱除熱才是較好的養生方法。熱水澡。其實夏天洗熱水澡雖然
-
雨季除濕三湯水
進入夏季,天氣悶熱,濕度變大。尤其是江南一帶初夏的梅雨季節,濕熱薰蒸,“濕”更是導致各種疾病的常見原因。濕邪侵犯人體,易導致腹部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混濁,頭重如裹,身體沉重困乏,四肢重而不舉的表現或白帶過多、穢濁不清,濕疹等症狀
2017-03-10 49 -
夏日中暑 試試刮痧
夏天烈日當空,人們很容易中暑,尤其是戶外工作及出遊的人們,更容易發生中暑。發現中暑後必須及時治療,這樣才能儘早恢復。假如中暑情況嚴重,極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先兆中暑主要表現為頭痛、眼花、耳鳴、頭暈、口
-
夏季除倦7法
火熱的夏季,人們最易感到疲倦、沒有精神。如何消除疲倦,筆者按照德國醫學專家克勞斯先生提出的七種方法在實踐中使用,取得良好效果。吃薑。生薑的辣味能使身體從內部生熱,增強免疫功能。無論是製成蜜餞的薑,還是生薑都有解毒、提神和消除疲倦的作用。喝
2017-03-10 12 -
盛夏喝杯蘆根茶
盛夏暑熱當令,適當喝些蘆根茶飲,對養生治病大有裨益。蘆根為蘆葦的地下莖,夏秋季採挖,鮮用或切段曬乾用,是常用的清熱瀉火藥,也是居家必備的消暑佳品。其性味甘寒,可清熱解暑,生津潤燥,除煩利尿,降逆止嘔,在治療暑熱口渴心煩,風熱感冒,肺熱咳嗽
2017-03-10 52 -
夏季喝啤酒的禁忌
啤酒忌與白酒混飲——啤酒是一種低酒精飲料,但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如與白酒混飲,會加重酒精在全身的滲透,對肝、胃、腸和腎等器官產生強烈刺激,並影響消化酶的產生,使胃酸分泌減少,導致胃痙攣、急性胃腸炎等病症。吃海鮮時忌喝啤酒——海鮮中含嘌
2017-03-10 15 -
夏季喝啤酒的禁忌(二)
人忌多喝常喝啤酒——啤酒營養豐富,熱量較高,夏季經常飲用,會使體內脂肪堆積,身體發胖,出現“啤酒肚”。胖人多喝、常喝,會使身體更胖。飯前忌喝冰鎮啤酒——飯前過量喝冰鎮啤酒,易使人體胃腸道溫度驟降,血管迅速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造成生理功能
-
夏季喝啤酒的禁忌(三)
夏季,有些人進行劇烈運動後,口渴難忍,常常痛飲一番啤酒。其實,經常這樣做有導致痛風的可能。科學家發現,人在劇烈運動後,飲用啤酒會使血中尿酸濃度升高,在尿酸排泄發生故障時,便會在人體關節處沉澱,從而引起關節炎和痛風。有些人喝啤酒喜歡吃魚、肉
2017-03-10 13 -
夏日消暑“苦、酸、甜”
進入夏季,雨水漸漸多了,天氣更加悶熱。在此建議您應多吃苦、酸、甜的食物。苦: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迴圈、舒張血管等作用。苦瓜可以切片過冰水,加點蜂蜜直接吃,可以炒肉類食用,也可以加豆腐和雞蛋做羹。另外,適當多喝點啤酒
-
高溫時節巧護頸椎
1、把握空調的溫度 空調冷氣,晚間風扇致頸部受涼而引發的頸椎急性疼痛在夏季十分典型。在享受清涼的同時,還應該有度,注意對空調溫度的把握;晚間扇風扇,在夜涼時也要注意頸、肩部的保暖。2、江邊閒步帶上披肩 夏夜,很多人喜歡在江、湖邊閒步。晚間
-
炎炎夏日 老人防暑方法
時下,天氣炎熱,日光強烈,人們紛紛尋找避暑妙招。專家指出,老年人度夏有四寶——醋、茶、扇子、番茄湯。此外,為防夏季中暑,老人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特別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老人,飲水宜小量頻飲,忌口渴時一次喝大量的水。同時合理飲食,中午宜午
-
安全保健防中暑
中暑,是在夏天或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的急性疾病,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專家提醒: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尤其應避免10點至16點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
-
小暑排汗避暑不發怒
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這時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際,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更應注重養生之道。本著“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飲食上應加以注意,多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
-
夏季喝酸梅湯
酸酸甜甜、冰冰涼涼的酸梅湯,無疑是盛夏解暑的最佳飲品。除了熟知的清熱消暑之功,酸梅湯還有許多其他的益處。傳統的酸梅湯由烏梅、山楂、甘草、冰糖等熬制而成,味酸性溫,有很好的開胃消積之功,肉類等油膩之品吃多了,喝點酸梅湯能幫助消化;更重要的是
2017-03-10 23 -
夏日防曬少吃感光食物
有些食物感光性較強,如果大量攝入會降低皮膚的抗曬能力,加速皮膚變黑。如檸檬、白蘿蔔、芹菜、萵苣、香菜、莧菜、油菜、茄子、紫菜、田螺、薺菜、菠菜、無花果、韭菜、紅豆等,此類食物都被稱為“感光”食物,裡面含有一種呋喃香豆素的光敏物,人在使用後
2017-03-10 16 -
梅雨季節 如何防濕邪
陰雨連綿讓很多人覺得身體濕乎乎的,容易出油,人也不是很舒服。濕邪成了這段時間的常見病症,表現也不大一樣。從目前的門診來看,大多數人還沒有明顯梅雨季節引起的身體不適的表現,但會有些消化科胃腸不適的病人,以及呼吸科老慢支病人,包括皮膚科一些真
-
雨後高溫別讓您的腳中暑
雖然近期夏雨頻繁,但氣溫卻居高不下,濕熱的感覺讓很多人感覺不舒服,有的人還沒中暑,雙腳竟然先“中暑”啦。很多人知道,人中暑了,會出現頭暈、噁心等不適感覺,那麼腳“中暑”是什麼症狀呢?出現腳“中暑”的症狀時很多人會覺得原本合腳的鞋子變得擠腳
2017-03-10 12 -
入伏要“三防”
今日迎來入伏第一天,接下來人們將面對“高溫、高濕、高熱”的“三伏天”。今年“三伏天”為30天,比去年“三伏天”少10天。提醒大家入伏養生要有“三防”。一防過勞累,尤其老年人更要注意。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天氣,也是下雨最多的季節,易產生高溫、
-
伏天養生 重在護肺
入伏後,天氣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五行學說認為,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克伐肺金,燥熱傷肺,因此此時養生應以養肺護肺為根本。肺為“嬌髒”,易受外邪侵襲,惡燥怕寒。外邪進犯人體,不管從口鼻吸入,還是由皮膚侵襲,都易傷肺致病。肺主氣,司呼吸,